5

京都有雙閣寺,分別為金閣寺及銀閣寺。前陣子曾經寫過金閣寺的遊記,現在便來寫寫銀閣寺。

相較於大名鼎鼎的金閣寺,銀閣寺倒是較為低調些,原因可能是不如金閣寺般的金碧輝煌,也可能是因為素材不足(金閣寺大火、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小說...etc),但是這兩個地方其實有些關係,不然不會造景很像,門票很像,主殿很像,庭園景觀也有點像。

本篇先來說說銀閣寺,下篇再提旁邊的哲學之道。

本篇開始!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銀閣寺町2

電話:075-771-5725

門票:全票500Yen,學生票300Yen

營業時間:有分兩個時間,1. 3月1日~11月30日:08:30~17:00 ; 2. 12月1日~2月28日(29日):09:00~16:30 

今日下午的行程是銀閣寺→清水寺,我們選擇搭乘京都車站前的公車,在D1處便是開往銀閣寺與清水寺的公車。

大清早的人就很多了,這75%的人幾乎都是前往清水寺的就是了。

1

在"銀閣寺前"站下及可,來這裡的人通常都一定會走一下哲學之道,所以也許你也可以考慮前一站下,再從哲學之道走到銀閣寺。

但是我是建議先去銀閣寺,因為哲學之道很長,很少見到人會完整走完的,所以可以先去銀閣寺走一圈,外面小店吃吃喝喝,再走哲學之道。

這樣也比較好抓時間!

2

下車便可以看到指標。

其實沒看到也無所謂,因為人潮都往同一個方向走。

3

續往前行,便可以看到岔路。

左邊往銀閣寺,右邊往哲學之道。

我的選擇是先去銀閣寺!

4

一進入銀閣寺,便被這樹牆所吸引。

滿滿的綠意,修剪得很整齊劃一,陽光灑落其中,實在很美:)

但是這裡是必經之地,所以人也不少,等人少再拍照需要些耐心囉。

5

售票處。

很符合環保的用竹子隔開入口走道與出口走道,全票500Yen,學生票300Yen。

6

門票很有意思,雖然我之前在金閣寺便已提過,這裡就再分享一次^.<

簡直就像符咒一樣,酷吧!

1442060757-2971633815_n  

進入總門後,可以看到旁邊有寫個小小個「東山慈照寺」

慈照寺就是銀閣寺,事實上慈照寺才是本名,只是其中主殿觀音殿被稱為銀閣,故其中各寺廟群便被統稱「銀閣寺」

7

如同金閣寺設計般, 一進入總門便可以看到銀閣,這是觀音殿。

但與金閣寺不同是,金閣寺是名符其實的金光閃閃,但是銀閣寺卻沒有?

的確銀閣寺是沒有的,銀閣便是如眼前的木質建築外觀,並無任何跟"銀"有關係的形象。

8

那麼為什麼會被稱為銀閣寺呢?會被稱為銀閣寺的原因有二:

第一個原因是銀閣寺的庭園西北邊有鋪這大片的白川沙,這大片的沙灘有一說法是模仿中國的西湖,又有一說是意味著

比起一般的沙子來說,這白川沙更容易反光,故在太陽光及月光的照射下,可以反射光至室內及建築物上,故可能古時候的銀閣在月光的照射下,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銀閣寺,所以有了此外號「銀閣寺」。

遠方那突起約莫60公分的漏斗狀物體是向月台,功能不明。

9-向月台

散步於銀閣寺四周,可以看到其實不只剛剛那處有灑白沙,某些角落、迴廊也都有。 

10

金閣寺由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於西元1394年所建,是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鹿苑一辭源於佛經,其也是義滿的法名。但鹿苑寺內的「舍利殿」的外牆上全是以金箔裝飾,故又被稱為金閣寺。而銀閣寺是由足利義滿之孫足利義政所建,本想效法爺爺主殿全以金箔裝飾的壯舉,改以銀箔裝飾。

可是蓋到一半,足利義政就過世了...,傳聞中過世之後沒人想繼續勞民傷財,就變成現在這副模樣了。

11

銀閣寺的觀賞重點可以分為山上與山下兩種,山上的是枯山水庭園,山下則為池泉還遊式日本庭園。

循著照片,一起慢慢感受由山下走到山上所看到的風景變換吧!

12

山下的便是以錦鏡池為中心,環繞建造各式景觀建築的風格。

圖片中這優養化嚴重的綠色池子便是錦鏡池,也許當年剛蓋好的時候明澈如鏡,但是久了變成這樣...

一點都沒有錦鏡的感覺啊!

13

千代の槇。

就是一棵樹齡約莫500年的槇木,銀閣寺沒有炸裂的話,基本上努力的符合名字活個一千年應該不成問題。

14

走往銀閣寺的後山,可以漸漸看到一片又一片的青苔。

青苔極美,雖數量比不上前些日子在祇王寺及常寂光寺所見的青苔,更遑論有「苔寺」之稱的京都「西芳寺」了。

15

由山下的繁榮世界,越往山上走,路旁的枯枝落葉更能感受出枯山水的感覺。

16

茶之井。

這裡的水聽說品質很好,所以當年足利義政常用這裡的水泡茶,聽說現在還是有茶會會特地用這兒的水來泡茶呢:)

17

事實上京都的水一直以來都是很有名的,光隔壁的伏見便有七大名水了,我曾經介紹過一個:白菊水。

有興趣的自行點閱囉:[京都]稻荷山散策.千本鳥居之路(下)-輕渺薄霧漫頂上.七大神蹟地(想看連結請點我)

1440925527-1626706685_n  

漸行漸高,路人的身影也漸漸被掩蓋的枯木樹叢中。

18

後山景致極美,沿途林蔭遮蔽,相當清涼。 

19  

上到頂峰處,還可以觀望遠方大文字山。

可惜天後不甚佳,能見度也不太好,所以大文字山的身影也是若隱若現的。

20

當然,還可以看到露出一隅銀閣寺建築群,鋪滿白川沙的向月台周邊都變那麼小了呢。

21

銀閣被群樹遮蔽,只露出半個屋頂。

如果夜晚銀閣亮燈, 在這裡觀看應該很美,可惜....這大概是沒機會看到了。

22

緩步下山,過不多時便回到錦鏡池,此時烏雲散去,陽光灑落而下,天色漸佳。

可惜還是不見藍天,真想看到白雲倒映銀閣的畫面啊!

23  

離開時認真看一下銀閣寺境內圖,回憶一下這兩小時的斬獲。

滿足的離開前往哲學之道。

24 (2)  

本篇銀閣寺結束,下一篇便來說說哲學之道。

「每當我遠離日常生活
就會被日常生活的場景感動
長椅上的老人他神色安詳
兩個騎單車的少年在樹下相遇
停車說笑,相互點菸
戀人們手拉手穿過人行橫道
那一刻的依戀是真心
每當我被這日常生活的場景感動
就忍不住要狠心逃開」............我不能留在這裡愛你<尹麗川>

零散的長倚,錯落景緻的河旁小樹,互相說笑的人們。構成了哲學之道的風景。

哲學之道我將它放在此處:

[京都]銀閣寺.漫步哲學之道(下)(想看連結請點我)

28  

本篇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隻馬 的頭像
    一隻馬

    給八十歲的我

    一隻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